🌱2024 月曆出版了🌱
❤️ 神賜下第五年的奇蹟,在印刷及郵寄費用一下子增加50%後,能順利出版3400份2024年Chion’s Love Story日文版月曆,真是出人意外的恩典!全部費用都是由散居各處的香港弟兄姊妹支持,而在日本的宣教士、教會及信徒幫助正在把以「愛」為主題的月歷傳派中。請你以祈禱支持,讓每一本月曆都能引領人們去認識顧念又愛著他們的創造主。
多災多難的日本人敬天又愛惜創造之物,會把初熟的農作物祭天地,會尊敬山樹及用過的針筆,敬畏著八百萬的神祉,只有不到5%的人口真知道他們的「天」、「創造主」及唯一的拯救者是誰,這裡還是未得之地。所以Chion用月曆的插畫成了一張邀請咭,溫馨、溫柔的風格把基督教古板的形象淡去,對可愛之物沒有抗拒的日本人,能自然地接受了這份帶著聖經祝福的小禮物。
2024年有著三位日本牧師支持,為每月經文寫下福音短文,QRcode 連結於chionslovestory.oyo.ca 日文版網站,希望想知多一些的人隨時可看到信息。
Chion的新夢想是希望有一天,人們看到Chion’s Lover Story 的🌱芽葉公仔,就想到主耶穌。新嚐試的Line Sticker的芽葉小羊sticker也通過審查,正式發行,盼望用sticker 的人時時都記得主的祝福。並開始製作芽葉小精品及發售水彩畫,籌募經費又加強印象。盼望2024年月曆再次成為媒介,吸引櫻花國來到主耶穌面前!
接下來的一年,中英畫展也會由兩位香港的宣教士,一位在岩手,一位在橫濱,輪流以生活的小故事分享月曆上的每月經文,希望喜愛櫻花園的你及你的朋友們,也每月都記念日本的宣教事!🌱
🌱 請把chionslovestory.oyo.ca 傳出去,送贈小羊 Line Sticker 給友人,並購買小精品或直接支持印刷費,如果你有任何查詢及想了櫻花國的事工,可以聯絡 japanfw@gmail.com.
2024年Chion's Love Story 日文月曆插畫展
Chion‘s Love Story畫於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後,震撼生命的渺小和軟弱,一瞬間就消失於海嘯中,那一刻深深想把主耶穌基督永生的恩典和擁有平安的秘訣,想藉著無需言語的畫告訴每一位。
3年後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另一面的日本,在加東真理報(日本樂散步)、TriBridges Media (企鵝宅急便) 及北美天使心雜誌 (日本小故事) 開始畫插畫及寫有關日本的文章。在友人們協助下,文章開始被翻譯成英文及少量日文。日本文化、畫畫及寫作全是Chion的新領域,慢慢成長中的Chion繼續每天與天父樂散步於日本中!
Facebook: Japan FunWalker 日本樂散步 / Chion’s Love Story
Instagram: japanfunwalker
我 們 愛 , 因 為 神 先 愛 我 們 。 (約 翰 一 書 4:19)
「…愛不是一刻的感覺,愛是個堅定承諾……」
聽著《愛使我有力量》這歌,歌詞中的這一句深觸我心。尤其成為別人的太太、當上了母親和宣教士後,在多重角色下,與丈夫的關係會經歷重重考驗。
日常事忙,而丈夫雖是個好爸爸、好丈夫,但也未必再能如婚前般常製驚喜事;當缺了甜蜜溫馨的場景,每天迎來是大小不一的日常挑戰,如小孩大聲吵鬧、趕進度的日程、湊小孩的步伐不一等等,有時也不禁懷念起往日拍拖時的輕鬆約會。
近期,聽到多對結婚多時的外國明星夫婦離異,我也好奇會想:他們一紙婚書的承諾是否由當年一刻的「愛」而成就、又因日常的挑戰而被拖垮?
愛人單憑感覺會容易褪色,正如小朋友並非永遠可愛,他們也會有頑劣惹人厭的時候;若只因他們討你歡喜時愛他,不乖時遠離,那就算不上是真正的愛。人無完人,大家(包括小孩)總不能二十四小時保持完美。無條件的愛需經過試煉學習,而真正愛的源頭是來自那能夠無條件去愛和接納我們的上帝:祂創造並深愛我們,掌管我們的一生。當我和丈夫一起禱告後,心裡有被提醒,彼此再傾訴時,會發現其實我們是可以用另一個角度去看對方,學懂如何更會去愛。
祝福大家,在新的一年走進學習愛的旅程,學會擁抱和相信愛!
(✒️作者是由香港來日本宣教的新手媽媽Jamie,酷愛文字,童心未泯,喜歡發掘日常新事。)
❤️愛 是 恆 久 忍 耐 , 又 有 恩 慈 ; 愛 是 不 嫉 妒 ; 愛 是 不 自 誇 , 不 張 狂 , 不 做 害 羞 的 事 , 不 求 自 己 的 益 處 , 不 輕 易 發 怒 , 不 計 算 人 的 惡 。不喜歡不義,只喜歡真理; 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 愛是永不止息。
(哥 林 多 前 書 13:4-8)
耶和華有憐憫,有恩典,不輕易發怒,且有豐盛的慈愛。 (詩篇 103:8)
曾到日本國旅遊的一定會感受過日本人的謙虛、溫柔、忍耐⋯⋯。那份顧客至上的購物體驗;感受與日本人相處時那種笑面迎人、溫柔的態度,無怪乎,這麼多人熱衷於旅遊日本國!在日本國宣教多年,我明白到日本人的內歛、不容易表露自己的真性情,因此,謙虛、忍耐可成為日本人與人相處之道的緩衝(Cushion)。日本人為了不給別人添煩,甘願放棄自己的權利,甚至有虧損也在所不惜。不過,在宣教的日子裏,我也曾看過他們失控的時候。曾有好幾次,對象無緣無故地向我大發脾氣,但不隔多日他們又如常聯絡我,好像不曾發生過甚麼一樣!我體會到單憑文化傳統、個人意志是無法堅持某種「德性」。人無完美,認識並接納自己的限制,加上仰頼神恩,自能富尊嚴地活下去。當我想到上帝是有憐憫,有恩典,不輕易發怒,且有豐盛的慈愛;祂赦免我,我就不用憑個人好行為博取甚麼,相反,正如在囚的保羅曾對以弗所教會的勸勉,蒙召的信徒應該在行事為人上與蒙召的恩相稱。蒙召就是白白領受的恩,所以,行事為人就應存白白捨棄的心志!上帝赦免我們,我們不該也要如此饒恕他人嗎?凡事存向上帝感恩的心,謙虛、溫柔、忍耐,用愛心互相寬容就成為可能,因為為人而作,為己堅持去作,如何努力也未必能走多遠,讓我們為上帝而作吧!
(✒️作者 : 香港宣教士李世樂,與家人在日本國宣教了15年,喜愛音樂,也正在學習日本國的民謠和詩吟。)
三歲的女兒最近開始怕生,當在街上遇到陌生人時,又會直接說出:「我鐘意她」、「不喜歡那個長頭髮叔叔」等等,她的童言無忌讓人哭笑不得。小孩的反應最直接,看到她這樣,不禁想到:我也有不喜歡的人啊!
從小我的人際關係尚算不俗,可能是多方討好又積極笑面迎人,實情是怕得失他人。面對別人的惡言相向或對我黑面表達拒絕時,大多敢怒不敢言,內裡儲滿受傷委屈。一直以來,我也苦思如何在人際關係中可以更自然真切去表現自己。
聖經中羅馬書12章9至10節說出了愛人之道。「愛人不可虛假」、「愛弟兄要彼此親熱;恭敬人,要彼此推讓。」是要信徒以真誠待人;而「惡要厭惡,善要親近」指的不是善人惡人,而是惡事善事。
近年,主教導我要愛得真誠,尤其是面對別人的黑面拒絕如何盡力為善。令人際關係可怕的其中一樣東西是「想像」,過往別人的反應會在我的想像裡無限放大,而自己自然會想對對方「落閘」或生厭。我慢慢學會先把難受的感覺向主傾訴,同時找信徒朋友傾心吐意,感受被明白同理的同時,也一起為此禱告。
最近,一位我認為不太喜歡我的教會朋友(我也因此心裡不太喜歡她)在一個聚會中一同被邀請吃午飯。席間她坐在我的右邊,我感到的是主給予機會去了解她。當面對面傾談後,我便大大破除了成見。雖然關係並不算深入,但也算是一大進步。
我相信,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一趟微妙旅程,想像有時會限制關係,過程中愛得真誠就要加上真實的眼光與溝通。不止我的女兒在學習,我也在不斷摸索呢!
(✒️作者是由香港來日本宣教的新手媽媽Jamie,酷愛文字,童心未泯,喜歡發掘日常新事。)
我曾經在日本基督教機構工作多年,深深體會日本人工作態度的認真和嚴謹,但從另一個角度看,職員工作表現被要求亦相當高。在工作方面稍有差錯,犯錯的職員會被盯上,甚至被排斥絕不罕有。過去曾有同事工作表現不如理想,同事間便樹黨立派,令我咋舌的是黨派間的互鬥竟然引發出「恨」!從面書的留言,到電郵公開的互相批鬥,令牽涉其中的每一位同事「躺著都中槍」!這樣輪替互鬥,延續了6年有多。回想當初是有同事對身邊同工存留了一點不滿的種子,當她發芽生長變成不喜歡,甚至到恨的地步,接著就是無論對方言行如何,總是挑剔繼而發生爭鬧……。其實,人無完美,有誰敢說自己是沒有錯的呢!
要掌控好人際間的相處之道,《聖經》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指標 - 「愛能遮掩一切過錯。」無論是有意或無意犯錯的人都渴求被接納,得有改過的機會;從「恨」出發永遠不能達到這個目的,相反,惟有用「愛」方能給予對方更新的機會。有人可能會覺得這實在太難了!
是的,靠自己的意志、修行等是永遠都不能達到這個目標!因為人有著不同的限制、不一樣的個性,加上有心無力……!《聖經》記載「我們愛,是因為祂先愛了我們。」如果我們沒有完全領受主那十字架無條件的愛,並經常浸淫在祂的愛裏,我們又怎能去愛呢?「恨」比「愛」來得容易,因此人與人之間多有產生爭端,國與國之間時有爆發戰爭…!我們改變不了它,但可以選擇去「愛」!
(✒️作者 : 香港宣教士李世樂,與家人在日本國宣教了15年,喜愛音樂,也正在學習日本國的民謠和詩吟。)
🌱當爸媽的,可能常被家中的孩童挑戰底線,氣得蹦蹦跳!
外表有點儍氣的小女兒最近常向媽媽「宣戰」,越叫她不要做的便越想去做。家中睡床多次成了她專屬的「彈彈床」,屢勸「不要跳啊,跳下來雙腿會受傷,床爛了媽媽睡覺的地方沒有㕸…」無論如何說也沒用。冷靜下來再思考,我理解到她原是想玩、想滿足自己,那便試著讓她玩別的「玩具」,希望轉移她視線。
這個方法有時奏效,有時卻會激起小人兒更多的情緒,喊得聲嘶力竭,不停大哭宣洩。有位具經驗的媽媽前輩向我分享說,孩童的行為背後或者並非是一種情緒感受,可能當下是餓了、睏了或覺納悶。小孩多不懂表達,甚至不知自己為何想哭,那我只好「估估吓」,猜想究竟孩子是何等狀況,引導她用正確的方式去表達或表現自己。
教養孩童之路,確實需要很多智慧與耐性。有說聖經是神寫給我們關於愛的情書,當我為人母親再細嚼聖經的一言一語時,更深刻體會天父的心腸:那些對孩子有危險或不好的事,我作為媽媽的尚且會管教,更何況是那位創造我們、深知我們一生的主?祂的管教背後,動機也是愛!
(✒️作者Jamie:由香港到日本宣教的新手媽媽,酷愛文字,童心未泯,喜歡發掘日常新事。)
🌱在宣教工場多年,總會面對不同國籍的對象,那種跨文化的相處與交流可謂是極大的挑戰!基於我和家人是透過國際差會進入日本國宣教,而我們服事的對象是日本人,因此,我為著能在香港這大都會成長而感恩。畢竟在香港生活、工作經常都會遇到外國人,也學會以比較廣闊的視野及持巧去與他國國民接觸。
近年在人際相處的領域,常聽到「換位思考」這個詞語。其實,它不僅是一種思考方式,更是一種生活態度。要站在他人的立場,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,從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。話說回來,宣教士離開工場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「人際關係問題」!
不同國籍的同工,有同一信仰卻有不同文化背景,演繹的相處之道自有不同。比如,跟日本人相處,永遠不可以直接表達個人的意見,總是要轉彎抹角,讓對方不會感受到傷害,而又能安然接受你所要表達的。相反,面對德國人,請不要轉彎抹角,要實話實說。
在宣教工場要應用「換位思考」殊不容易,因為不明白對方的文化背景而茂然作「換位思考」,可能會「換位」不成反成拙!這讓我想到聖經的教導~「不要求自己的益處,乃要求別人的益處。」是的,我們要常常尋求別人能「在主裏」得益處,而不是單求別人的益處。不然,會好心做壞事,或被別人利用。
作為主的門徒,面對被罪染污了的世界,我們真的要靈巧像蛇,但面對偉大的三一神,我們就要純良像鴿子了!
(✒️作者 : 香港宣教士李世樂,與家人在日本國宣教了15年,喜愛音樂,也正在學習日本國的民謠和詩吟。)
🌱日本是禮儀之國,這種文化往往呈現在日常生活的細節當中。有朋友便囑咐我搬進新居後要入鄉隨俗,送禮給鄰舍並介紹自己,跟他們建立關係。
在新居入伙初期,我們便曾送上一些香港小禮物給鄰居,他們也真的會回禮給我們!有位伯伯在第二天早上更特意買了一個貴價大西瓜回贈,我們收到後也有點受寵若驚。
又一次,我們去探望一位新相識的獨居老婆婆,並把日文金句月曆送給她,她即場把自製的小飾品、家中有的一罐水果啤酒及一包小米餅贈予我們,最後她還有點嫌送的不夠多。
記得最深刻的一次,就是鄰居良子太太見我們有香港朋友來訪,更二話不說立刻從家裡拿來了兩個朋友贈送的台灣進口當造大菠蘿,多汁香甜,至今仍令人回味。
在這種禮尚往來背後,我隱約感受到日本人其中的一個重擔:這種禮節如同責任,傳統一輩普遍不容易接受朋友白白給予的禮物,一定要回禮才好。送得太貴重他們害怕失禮節要回得更重更厚,但贈得太輕又要好像勞煩別人用時間花心思去回禮。
作為基督徒的我們,每次送禮其實也是不望回報,只求他們感受我們的心意。因著天父愛我們,賜下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降生為世人獻上生命,那份無條件的愛感動我們去學習付出愛,去愛鄰舍家人和朋友如同愛自己和愛主一樣。這個不同的「文化差異」,也曾讓日本人聽到福音後,立刻感到疑惑:「真的是無條件嗎?」
對於這份無條件的愛,大家又有何體會?
(✒️作者Jamie:由香港到日本宣教的新手媽媽,酷愛文字,童心未泯,喜歡發掘日常新事。)
神啊,願祢崇高過於諸天,願祢的榮耀高過全地!」《詩篇》57篇10~11節
🌱香港是一個很獨特的地方!活在其中的我們曾受基督教國家殖民的影響,因而對基督教信仰沒有太大抗拒。另外,回歸的前後,雖曾風雲變色,但亦擴濶了我們對國家的認識。
話說回來,蒙上帝的引導,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日本最保守的地區之一,岩手縣山田鎮的漁村開荒植堂。自2012年始,我們透過基督教的災後支援機構,服事當地的受災者,並在2015年與當地基督教福音教會聯會開植了教會。轉眼間十多年過去,去年有第一位對象(長者)受浸加入教會。雖然教會的開展速度非常緩慢,但想到當地人由最初拒絕教會,到現今己開始接納教會,甚至間中有參加我們節期性的聚會,比如平安夜崇拜等。我們只有感恩!教會持續每主日都舉行崇拜,週間又舉辦活動、並有個別的接觸。我們也積極參加社區活動,關懷本地住民,旨在與當地人結連,靜候與他們分享寶貴福音的機會。
在我們接觸的對象中有一位90來歲的長者,性格溫純但對於政客、公職人員等,有著諸多的不滿。他曾公開分享過,說:「世界變了!無人值得他相信,甚至信任,但如果要他選擇可相信的對象,就只有耶穌!」儘管這並不是他的信仰告白,但從他的言談中可以看到,在過去的日子中,上帝在人心的作為。
大家在過去的日子經歷了上帝多少作為呢?可曾數算過呢?
讓我們禱告,願上帝的慈愛與誠實被廣傳,讓更多的人敬拜祂,將祂當得的榮耀歸給祂!
(✒️作者 : 香港宣教士李世樂,與家人在日本國宣教了15年,喜愛音樂,也正在學習日本國的民謠和詩吟。)
🌱在日本宣教期間,總感到能跟其他日本媽媽和小孩約會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。
日本媽媽有不少是要兼顧工作與家庭,有些工餘要為小孩的學校課外活動當義工,打理家庭大小瑣事,尤其在暑假期間又會多了家庭聚會如回鄉探親等。所以作為外國人的我跟他們約會,也要預早一至兩個月先探聽口風,以便她們預早騰出相聚時間。
七八月的日本正值炎熱的夏季,容易感染日文名為「夏風邪」(夏季感冒)的症狀。最近我們跟數位媽媽原本約好到某地遊玩,也都先後各自因自己或小孩生病而未能赴會。有時一約再約,可能要待到半年後十二月的另一個特別節日,才能有機會再聚首一堂。
人為或外在因素可能導致約定改變,那有甚麽的約是恒久不變呢?
上帝在聖經中(以賽亞書54:10)闡明,祂對我們的愛跨越移山之難,那份賦予平安的約定亦同樣堅定不變。經文當中寫的「約」(covenant)有盟約之意,當定晴在那堅定、始終如一的盟約時,心裡會感到無比安穩。
因此,作為基督徒,所信賴的人生就是從這份肉眼看不見的約定而來,透過持續不斷了解神的話語,與神建立更深厚的關係,成為有力的生命見證。
(✒️作者Jamie:由香港到日本宣教的新手媽媽,酷愛文字,童心未泯,喜歡發掘日常新事。)
🌱論到「憐憫」,我想起一位 90 多歲的⻑者,她是一位專業的插花老師,也有教授書法。最初,我們為了接觸她而跟她學習插花及書法,從而建立關係,最後她決志相信耶穌。
有一天,老太太跟我說想接受洗禮,歡喜的我便積極與日本牧者們並弟兄姊妹交流此事。然而經過接觸後,他們都不認為老太太已清楚信仰並認真相信耶穌。有位牧者向我仔細說明不替她洗禮的原因,是因為宗派有特定有關水禮的體制,而與我出身宣道會的浸禮規定有所不同。
這位⻑者不知否因為見我為她受洗的事,張羅了一段時間而未能實行,有一天突然告訴我:「李牧師,我決定不洗禮了,因為我不想難為你!」縱使我多次跟她說,這一點也不是難為事⋯⋯最後,她還是決定打消洗禮的決定。誠然在這事上,我感到很沮喪,因為我深信她是清楚所信的,認真地想接受洗禮,儘管她仍有很多限制。
老太太家中仍有神道教的神棚,也有佛教的佛壇。她曾告訴我,信主後已經沒有拜神棚或積極安排佛壇的拜祭事情。然而,作為日本家族中的長女,她不得不保留這佛壇,因住在隔鄰,未信主最年幼弟弟及其家人總會到她家中祭祀。
有一次我們探訪她時,發現早前宣教士送她的十字架不見了!老太太說,「放在這裏不好,其他的都不是真神,將十字架放在佛壇旁有點失禮!」 把十字架並聖經學習的教材放在另一房間。縱然她對信主的觀念還有點像信「土地」,但寶貴的是,她知道只有耶穌是真神!
我衷心感謝上帝憐憫這位⻑者,在她晚年能有機會認識耶穌並相信祂,儘管至終未能接受洗禮便離世,但深信姊妹已在天父的懷裏!
(✒️作者 : 香港宣教士李世樂,與家人在日本國宣教了 15 年,喜愛音樂,也正在學習 日本國的⺠謠和詩吟。)